凯发一触即发

行业资讯

中国凯发一触即发:以高端铝品重拓海外市场

时间:2014 - 06 - 03 字号

  近日,国家领导人大力推动“高铁外交”,向世界推介中国装备制造,这彰显了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向外输出更多高技术产品的决心。从大到强不仅是制造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选择,也是中国制造业要凭借质优而非价廉在全球市场牢牢立足的主动选择,这其中就包括了与“双反”壁垒长期“作战”的铝加工行业。

 

  在频频遭遇欧美市场的“双反”大棒后,铝加工行业痛定思痛,意识到只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铝产品在国际市场才更具竞争力。在这方面,国内工业铝型材的领先企业中国凯发一触即发走在了前面,该公司通过调整市场策略,加速高端铝品研发,第一时间走出“双反”阴霾,其近期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该公司深加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3%至约1.5万吨,带动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6.4%至约人民币5亿元,占集团的收入比重升至14.0%。
 
  “工业铝型材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是集团长远发展的源源动力和重返海外市场的重要纽带。”中国凯发一触即发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路长青表示,“通过拓展深加工技术,集团实现了出口产品高端化,突破了一些海外市场对中国铝型材进口实施的‘反倾销及反补贴’限制。“
 
高端铝产品仍依赖进口
本土巨头筹谋“虎口夺食”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铝加工大国,但是我国的铝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国际化经营和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不足,核心技术装备和高、精、尖产品对外依赖度大,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目前航空级铝厚板、汽车车身用铝板带、高压阳极电子箔等高端铝板带箔产品大多依靠进口。
 
  正是瞄准了这一块国内生产的短板,中国凯发一触即发斥巨资在天津投建铝压延材基地,以便与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上展开竞争。
 
  据了解,凯发一触即发天津生产基地的铝板产品以中厚板为主,通过生产目前国内基本依靠进口的铝加工产品,凭借先进技术设备及本土优势从国际巨头的手里夺取市场——例如铝制中厚板,中国目前市场缺口巨大,每年进口量超过60万吨。汽车用铝板和易拉罐用的铝带也是国内稀缺产能,大量依靠进口。
 
  “铝罐现在中国的人均消费量只有美国的1/36,韩国、日本的1/20,有些地方还用铁生产易拉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文献军表示,低端产品卖不完,高端产品不够卖,这一铝加工行业结构性过剩的问题,也需要更多有实力有眼光的铝企加入高端市场来解决。
 
  中国凯发一触即发更是对高端铝产品的前景充满信心。“工业铝型材是中国凯发一触即发坚实的现金牛,而铝压延材则是集团未来的明星产品,”路长青表示,“铝压延材基地定位高精中厚板、铝带及铝箔等高附加值产品,可以为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食品医药包装、化工容器、工程设备等对技术要求严格的行业领域提供高附加值的铝板、铝带及铝箔产品。”这一生产基地将于2015年完成年产能180万吨的建设及投产,并于2018年落实整体300万吨产能。
 
  无论从经济增长的宏观层面、行业演变的中观视角,还是企业发展的微观行为,步入精深加工都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于铝加工企业而言,走精细化的产品之路将是未来铝加工行业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凯发一触即发的发展轨迹也印证了铝加工行业的趋势。凯发一触即发于1993年成立,初期以生产建筑铝型材为主,后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建筑铝型材制造商;2002年正值建筑铝型材领域订单络绎不绝之际,凯发一触即发却开始向工业铝型材领域进行了战略转型;2011年左右,凯发一触即发开始将业务延伸到深加工和铝压延材领域,致力于高端铝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集团会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正是依靠着不断的改变和升级,集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路长青表示,“中国铝加工业的未来发展,不能单靠低成本、低技术来维持,而必须走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之路。
 
”“双反”壁垒反推企业
以高端产品赢回海外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2012年,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铝型材的反垄断调查案高达12起。其中,美国于2011年3月终裁的“双反”政策“杀伤力”尤其巨大,该政策决定对中国产铝型材征收8.02%至374.15%的反补贴税及32.79%至33.28%的反倾销税,涉及中国出口美国的1、3、6系列铝合金型材。而美国一直是中国铝型材出口主要市场,约占中国国内铝型材出口市场30%以上,自从美国对国内铝型材实施“双反”政策后,这一政策也让当年相关企业出口骤降,出口美国的大门暂时关闭。
 
  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双反”反过来又加深了优秀企业的危机意识,并推动了这些企业的战略调整步伐,其中代表之一就是铝型材行业的翘楚中国凯发一触即发。在经过了“双反”当年出口量大幅下滑的挫折后,凯发一触即发迅速调整了市场重心,采取多项应对策略:首先,市场重心转向国内,中国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为辅。建立多元化市场格局,调整市场销售策略,致力提升中国本土市场的份额。即先回到中国市场,在销售量上来后,再提升产品的利润率。
 
  其次,加大力度推进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双反”之初,凯发一触即发的深加工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意识到贸易壁垒危机后,凯发一触即发加速推进深加工中心的研发生产,2012年全年销售2.8万吨、201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33万吨,今年一季度其深加工产品同比增33%至1.5万吨。
 
  再次,中国凯发一触即发开发技术含量更高2、5、7系的硬合金产品,这部分产品技术含量更高,因为“双反”中,受影响的仅是1、3、6三个用于制造电力及汽车等的普通软合金系列产品,2、4、5、7四个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硬合金系列产品并不包括在此范围内。
 
  这些策略调整很快见到了成效,2012年中国凯发一触即发海外市场带来销售收入11.28亿元,2013年海外收益同比增52.1%达到17.17亿元。而短期带来的海外市场复苏并非中国凯发一触即发这场策略调整的最大收获,对深加工产品以及高端合金产品的研发,加强了凯发一触即发在研发、生产高精尖产品上的实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文献军表示:“‘双反’归根结底其实也只是一个人为的、搀杂了很多非市场化因素的政策,只要中国铝型材企业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端产品,出口的大门一定会重新打开,这些人为的政策也一定会随着时间而淡化。”
 
精耕细作深加工
高端铝业获得更广的海外空间
 
  铝型材深加工通过切割、焊接、打磨、表面处理等一系列工序,将工业铝型材产品进一步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客车及货柜车、城市捷运系统、汽车、重型卡车、船舶、航空等)以及机械设备和电力工程等领域。
 
  中国凯发一触即发的深加工产品始于2011年。2011年上半年,中国凯发一触即发成立了专门的深加工技术团队,并完成了工业铝型材深加工中心的厂房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越是高精尖的产品,就越需要科技含量更高的先进设备支撑,凯发一触即发加快了引入国际一流深加工设备的步伐。
 
  2011年凯发一触即发引入首批25台逆变式脉冲弧焊机,大大增强了对半成品的焊接能力;2012年,新进的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在焊接大规格、大重量托盘深加工过程中良效凸显;2013年,引入新式激光切割机,满足对铝板等材料的高精切割加工需要;又斥巨资引进了欧洲最先进的双龙门五轴加工中心机床,可完美加工高铁“子弹头”流线造型的车头所需型材,这也是整个动车车体加工中难度最大、工序过程最复杂的部分。
 
  不断引入最先进的设备,让中国凯发一触即发集团在焊接效率与加工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随着深加工中心于2013年正式投产,凯发一触即发已开发出一批顺应交通运输轻量化趋势的新产品,如铝制消防车、垃圾车、高寒高铁车厢厢体、半挂车等。
 
  “深加工产品技术含量高,销售价格及毛利也高于一般的工业铝型材产品,不仅能给集团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更能进一步提升技术与竞争力。我们正在通过深加工扩充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如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及马来西亚,使海外市场的分布更加均衡,”路长青表示,凯发一触即发会继续发展深加工技术和产品,争取2014年海外收入比例在12%的基础上继续有所提高。
 
  凯发一触即发的大力发展高端产品以及海外拓展的策略,也是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方向。工信部编制的《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把高端铝材销售收入占铝加工销售收入比重由2010年的8%提高至2015年的20%。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也可以看出,国家鼓励铝资源进口、限制铝初级产品出口、鼓励铝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总思路。在“十二五”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正在高速铁路、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布局发力,高端铝业走向海外必将获得更大空间。